未来可期路障清扫与市场成长

韩国的免税店因为利润丰厚,一直被比喻成 " 下金蛋的鹅 ",现在这只 " 鹅 " 已经奄奄一息了。

疫情以来,韩国免税店行业销售额同比减少了 90%,多个机场免税店已经关闭,市内免税店也纷纷闭店或调整营业时间。

对于这些免税店来说,租金还不是最大的损失,最头疼的是庞大的库存。根据韩国相关规定,保税物品不允许在国内通关,更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要是三年以上卖不掉,就要做销毁处理。

中国人再不来,韩国免税店们可能真的要崩溃了。毕竟韩国一年近 20 万亿人民币的免税销售额,超过七成都由中国游客贡献。只不过,这次韩国免税业恐怕得做好心理准备:即便疫情的阴影褪去,中国人的钱可能也有一大半回不来了。就在近日,百货集团王府井宣布获批免税零售资质,这或许预示着国门之内的免税消费即将出现新的转机。

风骚谁领:韩国免税业与中国金主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韩国游分为两步:在机场的日上免税行买买买和在首尔市内的乐天免税店买买买。由此可以看出国内与韩国免税业结构的极大不同。

国内的免税业以机场免税店为主,占到全部免税营收的六成,其中日上免税行又占到机场免税营业额的 4 成左右。而韩国的免税业则以市内免税为主,占到全部免税营收的八成,其中分到最大蛋糕的毫无疑问是大名鼎鼎的乐天免税店。

机场免税店在出入境时凭机票及有效证明提供免税商品的购买服务,而市内免税店则多设在城市繁华商业区,手持出入境护照并持有一定时间内离开本国有效机票的游客可在此购买免税品,并在机场、口岸处提货。

前者胜在机场吞吐量大,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免税购物渠道,后者则胜在租金低,游客时间安排更灵活,发展势头也很不错。

韩国的免税业始于 1964 年,虽说比 1947 年诞生在爱尔兰香农国际机场的全球第一家免税店晚了 17 年,但自出世以来就一直保持着迅猛的发展态势。2008 年,韩国以全球免税市场 8.7% 的份额,超越英国成为了全球第一,此后便一直稳居宝座。

1979 年,以获取外汇、增加消费和振兴观光为目的,韩国引进了市内免税制度。彼时,韩国居民中还没有多少人负担得起出境旅游,免税一词还没有进入绝大部分消费者的视野。

各家财阀则在试验中起步。乐天从 1980 年进入免税市场,在 1980 到 2000 年的 20 年间,也不过开了 4 家免税店。

2000 年以后,由于韩国世界杯的带动,韩国旅游业飞速增长,免税销售额才开始加速上扬。但当年的消费主力军还不是中国游客,而是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居民的韩国本国人。第二大顾客群则来自消费能力成熟的邻居日本。

2003-2011 年间,日本赴韩游客数量从 180.25 万人上升至 328.91 万人次,复合增速达 7.81%,此期间内,日本游客占韩国境外游客平均比例为 37.18%。日本游客们贡献的增量带动韩国免税行业快速发展。

到了 2012 年,大批涌入的中国游客在韩国免税店大手一挥,消费了 10 个亿的美金,超越了日本的金主地位。次年,韩国海关发布数据,中国游客超过韩国本国游客,成为韩国免税店最大客户群自此以后,韩国免税业的走向几乎就被攥在了中国游客的腰包里。从 2012 年到 2016 年,中国赴韩游客数量从不到 300 万增加到了 800 多万,占韩国的国际游客数量从不到两成上升到近四成,且免税销售额的贡献率还远超旅游人次的贡献率,达到了七成之多。

在韩国撒了多年的币,中国人豪气的形象也建立起来了。但问题是,现在谁的日子也不好过,中国人也想把钱捂在自家的口袋里。

既然国人有那么强的消费能力,那把每年花在海外的钱引流回国内来,还愁刺激不动内需?

精打细算:免税开放与消费回流

各国政府的心思其实都差不多,也容易看明白。免税业傲视群雄的韩国也是一手赚着中国人的钱,一手还掏空心思把本国居民的免税消费截留在国内。

对于本国居民来说,出境前逛一下市区的免税店就和平常出门逛商场一样方便,具有极大的消费诱惑。韩国政府于是大力放开市内离境免税业务,大幅增加中小免税店牌照,从 2009 年的 10 家增多到了 2017 年的 27 家。

而在放开牌照之前,市内免税的限额也早就一路水涨船高,90 年代末还仅有 400 美元免税上限,到 2006 年就达到了 3000 美元,远超货币贬值的速度。在韩国政府煞费苦心的鼓动之下,韩国本国居民的离境免税消费一直保持着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政府如今也蠢蠢欲动,政策上已经有了抄作业的迹象。今年 6 月 10 日晚间,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拥有了免税经营资质,可以经营免税品零售业务。此消息一出,王府井瞬间从 A 股市场的一个小透明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当红明星,还带动了一众百货股跟风上涨。

王府井拿到的无疑是一张非常值钱的牌照。在此之前,国内拥有免税品经营资质的企业只有七家:中免(中国国旅下属)、日上免税行(已被中免收购)、海免(拟注入中国国旅)、珠免、深免、中出服和中侨。其中拥有出境前市内免税牌照的只有手握免税零售全牌照的中免一家。

中国免税业与韩国免税业大致在同一时间起飞,都是在进入新千年后才迅速发展。尽管目前国内免税业的市场规模仅有韩国的四分之一,但在全球的占比也一路从 2006 年的 1.8% 攀升到了 2016 年的 6.2%,已是仅次于韩国的全球第二大免税大国。

由于免税品行业在我国属于特殊经营行业,开设资质高,因此一向被视作是没有潜在进入者威胁的行业,中免的龙头地位更被视作不可撼动。王府井此番从百货业中杀出重围,拿到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继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之后的第一张免税零售经营牌照,难怪众人都要眼红。

王府井乘的是政策的东风,发车的是政府。居民花在免税商品上的钱被自家政府盯上已不是一天两天了,近年我国免税政策逐步放开,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 " 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增设免税店 "。今年 3 月,顶层设计层面再次提出要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为的就是引导免税品消费回流。

这把操作如果顺利,算盘不用打也知道是笔划算买卖。2018 年,国人在境内免税渠道消费的免税商品占比仅 18%,高达 82% 的免税品消费、对应 1800 亿元的金额发生在海外市场。这其中,花在韩国的钱就超过了 1000 亿元,但凡这部分钱能回流 50%,就已经超过了 2019 年中国整个免税市场 400 亿的销售额。如果在欧美日的免税消费能回流部分,那国内的免税消费市场空间更是潜力巨大。

作为刺激内需大方向的一部分,放开免税业政策,引导境外免税消费回流看来已势在必行。

未来可期:路障清扫与市场成长

资本市场对市内免税店的看好已在王府井最近的连续涨停中不言自明。除了支撑海外结构性回流的政策性因素,出境游渗透率的持续提高、对标韩国的国际布局也是未来国内免税行业走向扩张的重要逻辑。

政策上除了免税经营资质的开放外,免税限额的提高也对市内免税店营收的增长意义重大。一般各国对海外游客出境前的免税消费额度不做限制,但对本国居民会有一定限制,这其中有产业政策权衡的多方面考量。目前中国居民在市内免税店的消费上限仍设置在每次 8000 元,远低于韩国 3000 美元(折合人民币两万余元)的限制。参考韩国每次提高免税消费额上限都会促进市内免税店销售额的增长,国内的限额大概率也会冲破现在的天花板。

内部各方面都做好疏通,外部该堵的也会堵上,打好两手配合。近两年对代购的严格管控以及对跨境电商的规范化管理其实都是在不停地把对外的需求向内推。

从出境游的角度来看,过去十年间的出境游人次不断增长,平均每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为国内外的免税消费烧了一把旺火。虽说 2018 年全年的出境游人次已达到 1.8 亿,但全国范围内的人群渗透率仍然只有 11% 左右。未来低线城市的出境游与免税消费潜力仍旧可期。

如果把眼光再放长远一点,中国的免税企业在做大国内市场的基础之上,也可以学习韩国免税店的野心,进攻国际市场。韩国的两大免税巨头——乐天和新罗,从 2013 年开始都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目前已经在东南亚市场抢占了一席之地,且还在持续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军。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越早进行海外布局,就越有可能吃到经济发展的红利。不过,目前来看,国内的市场尚且有待深耕,关起门来做蛋糕分蛋糕的过程就足够新老玩家们热热闹闹地忙上一阵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