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立泰能成功转型成创新药企有哪4个因素

今天信立泰2个产品临床公告,这2个产品的临床是今年最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恩那司他的临床公告,这个产品从现在开始算起,预计1年半左右报产,2年半左右上市,是信立泰第2款上市的创新产品,并且是BIC产品。这个产品也让信立泰能和国际大型药企站在一条起跑线上,至少加速了1-2年让企业成功转型成为创新药企。

我印象在之前帖子说过,信立泰能成功转型成创新药企有4个因素:

1、有信立坦这样的专利药可以销售,不至于无药可推。平缓转型期间的营收压力。

2、专注聚焦在慢病领域形成10几个产品临床的管线,国内慢病领域管线最全,确保下一款专利药只要上市就不会断档。

3、恩那司他进入3期(桥接)临床并报产上市,这个BIC产品可以和大型外企几乎在一条起跑线上。

4、JK07等FIC产品能够在中美开始临床,确保自己有产品有希望做到全球首家。

信立泰可能是少有的从仿制药企能快速转型成为创新药企的企业之一,以上的4个要素如果不具备并不是任何现在的仿制药企想转型就能转型成功的,有企业早期布局的问题(比如信立坦),也有企业眼光问题(比如恩那司他),也有企业研发实力等问题(比如JK07美国进入临床)。

我们先看看今天公告的2个产品:

先说一下JK07的国内临床,JK07已经在美国开始1期临床,为了加快进度也在国内准备临床,这个产品是信立泰国际化包括自主研发能占到世界领先的第一个产品,因为产品重磅前沿,出药能对应不低于50亿美金甚至100亿美金的销售峰值,这个产品上市就能有100亿美金甚至150亿美金的估值,我印象在一篇通过JK07看创新药市值变化规律的文章中提到,这种特别大市值的产品一旦进入临床,任何一个小的节点都会有比较大的市值变化,比如进入1期临床有2.5%的市值新增,1期临床结束会有10%等等,那么算100亿美金的成药估值,1期临床开始2.5亿美金,1期临床结束10亿美金的估值,刚好JK07美国临床公告出来后信立泰收获了一个涨停,大概市值新增了20亿,和这个临床变化的规律大概类似。

重点不是JK07,而是恩那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Enarodustat产品)国内申请桥接临床试验,桥接临床试验比三期临床简单,时间也短很多,主要是证明人种差异该药没问题,预计8-12个月就能做完临床,恩那司他产品已经在日本申报上市,预计会在今年11月日本获批上市,日本获批上市后,国内该产品的桥接临床试验会更快,甚至存在日本该产品上市后国内就可以申报上市的可能。该产品预计今年开始桥接临床试验,明年下旬报产,后年也就是2022年中下旬上市。

这个产品是一个大产品,对标的罗沙司他美国分析师给出80亿美元的全球峰值销售额,国内销售额也给出100亿人民币的峰值销售额(阿斯利康国内业务占全球业务15%),对比罗沙司他,恩那司他具有依从性好(罗沙司他隔天一片,恩那司他每天一片),副作用低等特点,如果罗沙司他国内能做100亿营收,恩那司他作为me better产品很有可能超过100亿营收,保守估计国内峰值50亿人民币应该问题不大。

这是一个大药,本文不来讨论这个药可能有多大的销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之前说的很多关于这个药的文章,本文主要说的是,信立泰这个企业是一个有着优秀管线但是没有估值的创新药企。

先说一个药企的管线估值逻辑,这个逻辑我叫做药品未来现金流的反折现,当恩那司他能在2022年国内上市的时候,专利期(2036年)保守预计能达到50亿人民币的峰值给500亿人民币的市值,我们悲观假设10年后也就是2031年能达到,那么对应2022年的市值是多少?按照15%的折现往回折(为什么是15%这么大,因为销售的不确定性挺大,国外也大概是5年对折,10年再对折这么估值),2022年大概是500亿的25%,也就是125亿市值。那么2020年申报桥接临床,几乎确定100%能上市的前提下(确定性极大,只是需要等2年),2020年应该给多少市值?我认为这个折现率可能会有6-8%(这部分不同于上市后销售,会很确定),那么往前折2年,这个药即便是现在,只要申报了桥接临床,市值不应该低于80亿,稍微乐观一点,超过100亿也没什么问题。

信立泰现在的市值是287亿,这还是最近1个月稍微上涨了一些,2020年预计利润6-7亿,2021年会有不低于20%的增长(个人预计增速会大概在25%),单看这个增速,给40倍左右市盈率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存量这部分估值240-280亿,中线我们算260亿,现在的市值也仅仅多出来20多亿,那么正如我在前面写的,恩那司他的市值基本没有体现,另外信立泰同样进入三期临床的1类药复格列汀也没有市值体现,这个产品专利期内峰值算少一点20亿营收,折算到上市给50亿市值,也是2022年底或者2023年上市,那么2020年怎么也有40亿市值(距离50亿上市市值给8折),这两个品种150多亿的市值,现在几乎是一点没有。

我们再看管线其它产品,信立泰这个企业现在管线已经成型,不同于很多药企只有很少的几个产品在临床,现在它在临床的总数有15个(不包括器械),而且非常聚焦。包括2期临床的S086,马上进入临床的2个阿利沙坦复方,PCSK-9等产品构成了2025年之后下一个3年的上市创新药,而这些产品上市后,美国的JK07等全球临床的产品就会开始进入上市周期,这些管线形成了金字塔形梯队,让这个企业未来10年都会每年上市不少一款创新药(2022年开始往后10年),这样的管线现在也是一点估值没有,前面有说到,JK07在美国会在明年做完1期临床,1期临床效果不错的话,1期临床对应10亿美金以上的估值,那么除了进入3期临床的2个产品之外,其它的产品再怎么不值钱,有个100亿也不过分。

企业的产品管线是前后总投入了大几十亿带来的,每年又持续投入10多亿研发和并购资金,这些投入不可能都打了水漂。

这就是定错价了,没什么疑问,通常情况下3期临床后没有计入管线估值,那就可能报产的时候会加进来,如果报产还没加进来,那就上市前会加进来,有朋友担心会不会永远不加呢?不会,除非在这个市场有两套估值体系,投资的人也不是一拨人,有可能会迟到一些,通常情况下这部分管线的市值会在有产品进入3期临床后2年时间平缓的加进来,也有在报产后上市前突然剧烈的加进来的例子,两种情况都很正常。

这样的例子很多,随便举2个。

2019年底贝达药业恩沙替尼(1类药)报产,当时贝达的市值只有130亿,基本都是埃克替尼12亿营收带来的,结果恩沙替尼报产之后,1年半的时间市值增长到500多亿,增长的约400亿市值也有一部分是埃克替尼的销售额增长带来,估计埃克替尼增长了大概50-100亿的市值,但是剩下300多亿市值的增加主要就来自恩沙替尼和管线,尽管恩沙替尼面对的患者数量不多(总量4万患者),国内也有3个药治疗同一靶点,但是没关系,新药上市不管大小,给了200亿市值。贝达现在管线的市值(除了恩沙替尼还有1个三期临床后的产品)已经超过埃克替尼的市值。它是管线市值突然增加的一个例子。

豪森当前三期临床的1类药有4款,市值2000亿,利润大概25亿,增速约20%。按照存量利润25亿,增速20%给40倍市盈率看,这个企业存量市值大概1000亿,那意味着剩下1000亿左右的市值都来自管线,它的管线三期临床的1类药有4个,4个产品1000亿市值,单款250亿,也有可能给他1-2期临床的产品一定的估值,它就是平稳的管线市值慢慢增加,进入3期就有估值,现在管线市值已经超过存量的市值。它是管线市值平稳增加的例子。

我看过10多个有创新药并且管线中1类药有3期临床后的药企,这些企业的管线部分都有估值,少的也有100多亿(有1个3期临床),多的如恒瑞一样有2000多亿的管线市值,豪森有1000亿,现在看A股,港股甚至美股,唯独信立泰这个企业几乎一点管线估值没有,也可能这个企业原来仿制药为主现在转型到创新药,各位还不太适应它其实已经转型成功了。

一旦管线的市值能加进来,2款1类药每一个都能加100多亿,其它部分增加100多亿,信立泰的管线估值可能超过350亿,那么信立泰现在的市值会到600亿附近。可能这个过程正在慢慢走,也可能市场还有偏见,但是真的一夜之间到了600多亿的市值,合理的解释就是上面的说法。别不信,真的到了,你会看到一堆分析师就这么解释,我只是提前给大家先解释清楚。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定错价机会,它的定错价来自企业过去7年(14年-20年),尤其是最近2年持续不断的研发努力(自研和并购)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预期。我相信随着1类药报产和上市越来越近,偏见总会消除,我对这个企业2020年合理估值定为400-600亿,2021年的合理估值定为600-800亿,管线和存量大概各占一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